中新網北京9月26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吳家駒)仲裁是國際通行的商事糾紛解決方式,在高效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國際經貿合作、助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承擔重要職責。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應如何推動國際仲裁發展?9月26日,在2024中國仲裁高峰論壇暨中國-中東北非仲裁高峰論壇上,中外嘉賓對此展開熱議。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主任任鴻斌表示,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復蘇動能不足,國際經貿合作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多,團結合作是唯一正確選擇。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愿與各方一道,深化交流合作、廣泛凝聚共識,搭建高質量平臺,提供高水平服務,為推動國際仲裁事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繁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的貢獻。
面向未來,任鴻斌提出三點建議:堅持全球視野,深化國際法治交流合作;堅持精益求精,做優做強國際商事仲裁服務;堅持著眼未來,加快數字賦能國際商事仲裁步伐。
司法部副部長李明征表示,當前,中國正在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仲裁作為國際通行的商事糾紛解決方式,對一個國家、地區的投資貿易和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未來,中國仲裁要堅持守正創新,加快完善仲裁制度規則;要加強互鑒共建,打造全球服務品牌;要深化國際交流,拓展合作廣度深度。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二級大法官王淑梅表示,中國法院高度重視仲裁司法審查工作,積極推動仲裁法律規則不斷完善,支持仲裁機制創新發展,支持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扎實推進。未來,中國法院將繼續支持商事仲裁制度的創新與發展,公正高效辦理各類仲裁司法審查案件,促進仲裁高質量發展,共同為構建跨越時代的國際仲裁創造良好法治環境。
聯合國貿法會秘書長Anna JOUBIN-BRET表示,近年來,聯合國貿法會在推動國際仲裁融合和變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引入早期駁回、初步裁定等制度,發布《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仲裁員行為守則》等多份文件,研究應對仲裁電子化發展等。未來,聯合國貿法會將秉持前瞻性和靈活性視野,持續關注并積極適應新時代下爭議解決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
在國際商事仲裁機構聯合會主席Ismail SELIM看來,隨著世界更加互聯互通,仲裁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重要手段正站在歷史交匯點。國際商事仲裁機構聯合會于1985年成立,旨在促進仲裁機構成為解決國際爭端以及國際規則制定和國際經貿往來的積極推動者。面對智能化、信息化的時代發展趨勢,仲裁應堅持共享、愿景、演變、包容和互聯。國際商事仲裁機構將繼續為全球仲裁機構搭建對話平臺,共同推動新時代仲裁發展。
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主席Marcelo VAZQUEZ-BERMUDEZ認為,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亞洲、中東和北非仲裁中心在不斷增長的爭議需求下日漸崛起,國際仲裁呈現出區域化、多中心的發展趨勢。國際法的重要作用在于確保這一趨勢下國際規則的一致性,確保爭端以公平公正的方式解決,特別是在解決投資者-國家之間的投資爭端中,國際法對于平衡投資者和國家主權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論壇以“跨越時代的國際仲裁”為主題,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CIETAC,簡稱“貿仲”)與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簡稱“聯合國貿法會”)、國際商事仲裁機構聯合會(IFCAI)、中華全國律師協會(ACLA)共同主辦。(完)
推薦閱讀: